起重1500噸的龍門吊、數十米長的厚重鋼板、直徑9米的單樁筒節(jié)……日前,來到乳山港畔的海力大兆瓦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建設現場,一個個“龐然大物”隨處可見。從這里“走”出的塔筒、單樁等,都是海上風電產業(yè)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。
作為集齊“核風光儲”新能源類型的地級市,新能源產業(yè)正在成為我市經濟發(fā)展的新引擎。最新統(tǒng)計數字顯示,目前,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540.96萬千瓦,裝機占比達到63.8%。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的不斷提升,著眼于打造新能源產業(yè)集群這一目標,我市沿上下游產業(yè)鏈條引進一批行業(yè)領先、效益可觀、科技水平高的裝備制造項目,加快相關產業(yè)布局,打造高質量發(fā)展“綠色引擎”。
以風電產業(yè)為例,看似簡簡單單的一根單樁,卻蘊含著新質生產力。在海力項目里,生產一根風電用單樁產品,不僅需要切割、卷圓、焊接、組對、質檢、噴涂等十幾道工序,耗時更是多達35天,而從這里量產的單樁產品,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(yè)長度最長、重量最重的產品,能夠用于50米—70米的海域。
產品的“硬核”實力,疊加2小時裝船出發(fā)的區(qū)位條件,讓這里從投產一開始就備受行業(yè)青睞。從今年3月首臺風機單樁下線算起,項目已收到120根單樁以及配套套籠的訂單,預計全年產值可達12億元。隨著二期、三期的建設,該項目還將生產導管架、模塊化升壓站等各類設備,全面達產后,年產值預計達到40億元。
著力培育鏈條長、品種全、輻射廣的新能源裝備產業(yè)集群,我市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,引進各類風電裝備制造業(yè)項目36個,初步形成涵蓋主機、海纜、單樁、塔筒等在內的全產業(yè)鏈條。
石島灣畔,海風習習。在朗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車間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現場,120多米長的風機葉片即將“走”下生產線,并借助“生產+運輸”一體化的優(yōu)勢“就近”出海。
朗盛新能源自主研發(fā)的高精度復合材料模具產品,能夠滿足國內外對于大型化、高精度風電葉片模具產品的市場需求。目前,項目已累計下線葉片125支,交付60支。8條風電葉片生產線和1條模具生產線建成投用,這里將打造集生產、安裝、運維、中轉于一體的海上風電母港綜合體,全部投產后實現年銷售收入28億元。
從直觀的新能源裝備產業(yè),到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電池等更廣闊的領域,一個個項目的建設投產,更多“綠色動力”正在我市落地。
圍繞光伏發(fā)電、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等核心產業(yè)鏈,年初剛剛開工的泓淋電力新能源產業(yè)園項目已進入安裝試生產階段,第一條生產線于10月底建成投產。
“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,一期建設11.5萬平方米,主要做新能源汽車和光儲充兩個領域的線纜和組件。”威海市泓淋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(yè)部總經理賈海峰介紹,項目攻克車內硅膠高壓線耐電池液性能瓶頸及XLPO高壓線150℃高溫環(huán)境下穩(wěn)定性“卡脖子”難題,一批前沿技術產品性能指標國際領先。
發(fā)展的帶動力不止于此。打造新能源領域智能典范工廠,該項目深入融合應用各類數智化管理系統(tǒng),實現全流程數據無縫交互和智能協(xié)同,生產效率是以往的2倍。產業(yè)園二期工程將于2026年開工,2028年整個項目全部投產。屆時,預計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,打造國內一流的“新能源汽車和光儲充”線纜及組件綠色低碳生產基地。
全球碳中和趨勢下,電化學儲能正在加速發(fā)展。抓住這一產業(yè)風口,我市通過項目的建設落地,競逐新的發(fā)展賽道。
在漢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鈉離子電池全產業(yè)鏈項目現場,鈉電正極材料生產車間已經完成主體施工,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。“通過與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,我們攻克了普魯士藍鈉電正極材料制備和加工的關鍵技術。”項目現場工作人員介紹,鈉元素的儲量豐富,相較于鋰電池,鈉電池價格更低、性能優(yōu)越,而且更加安全環(huán)保,在電動汽車、大型儲能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場景。
據了解,該項目將新增27條鈉電正極材料生產線和4條電解液生產線,在一期項目達產后,還將接續(xù)推進二期、三期項目建設。全部達產后,年可生產鈉電正極材料14萬噸,實現銷售收入170億元。(Hi威?蛻舳擞浾 匙亮)